为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进一步树立博士后创新典范,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于2020年9月启动2020年度博新人员创新成果遴选工作。经专家评审,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许利刚的论文《VOx有机前驱体原位构建梯度异质结获得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n situ Construction of Gradient Heterojunction using Organic VOx Precursor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从提交的343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评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成果。
近年来,新型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其效率和稳定性仍然是研究的关键。许利刚通过将少量三异丙氧基钒氧化物溶于异丙醇中,并掺入传统的PEDOT:PSS溶液中低温退火原位构建了梯度异质结的空穴传输层。该结构能有效地降低了空穴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的能级势垒、促进电荷分离和提高电荷提取效率,从而将倒置的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升到18.0%。另外,梯度的空穴传输层降低了PEDOT:PSS酸性且表面疏水性更好,因此基于梯度异质结的空穴层传输层的电池器件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了原位构建梯度空穴传输层的优势,为构建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梯度空穴传输层提供了重要指导,为钙钛矿光伏电池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指导。
许利刚于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2018年为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黄维院士;2016年入选首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在站期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和江苏省博士后科研A类资助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