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陈国良院士为我校教师作“授业之法”专题讲座

发布者:人事处发布时间:2016-10-28浏览次数:1004

 为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6日下午,我校全职引进的首位第一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在仙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授业之法——如何站好讲台”的专题讲座。人事处处长周健主持讲座。各学院教学院长、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陈国良院士结合自己几十年教书育人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传授授业之法,提出了青年教师要从“十个如何”要素着手来提升自身素质,即如何当好老师、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好课、如何答疑好、如何写好教材、如何营造教学环境、如何组织教学队伍、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进行考核和如何对待师生关系。陈院士认为,当好教师的首要前提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基本教育方针,做到以爱岗教书育人为乐,以身作则谦虚谨慎,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在具体的教学方面,陈院士与老师们分享了三段式教学法,并强调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教学可促进科研,科研能提升教学。最后,陈院士期望青年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爱生如子,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阀;学风正派、为人师表;从严治教、以身示教来影响感染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环境。

 陈院士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以身作则,紧扣 “授业之法—如何站好讲台”这一主题,全程坚持站着为老师们授业,伴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还不时地走下讲台,向台下的老师们提问、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不断引起老师们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陈院士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既有他对传道授业的理论思考,又有在培养学生实践中的生动事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上了一堂弘扬高尚师风、加强师德修养的教育课,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附:陈国良院士简介
  陈国良,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南京邮电大学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与计算仪器专业。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和深圳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和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担任多个计算机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国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20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被国内外广泛引用、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多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利部大禹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共20余项,并获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重要贡献奖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以及安徽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多年来,陈国良教授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 “算法理论-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提出了“并行机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一体化的并行计算研究方法,营造了我国并行算法类的科研和教学基地,培养了200多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陈国良院士率先于199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并分别于2007年、2009年、2012年和2014年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基于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单核、4核和8核KD-50、KD-60和KD-90的万亿次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为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以及普适高性能计算提供了基础设施。

陈国良院士作讲座

处长信箱

微信公众号

办公地点: 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行政楼


通信地址: 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